曾轶,华容禹山人,深圳市湖南华容商会会员企业广东力进仓储设备有限公司创始人。主营业务:仓储货架设备生产与销售。2021年营业收入1.2个亿。
广东力进仓储设备有限公司创立于2008年,公司注册资金1680万人民币,工厂占地面积约12800㎡,现有员工130人。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仓储货架设备及现代农业食用菌蘑菇架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是业内首批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系统认证的生产厂家之一。
在广东物流行业的仓储货架设备界,提到广东"力进"和曾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4月2日,深圳华容商会秘书处一行走进会员企业广东力进仓储设备有限公司,商会同仁陈列新、欧阳忠、朱婉仪、高志爱、李林、刘斯亮、吴越等乡友参与了本次走访活动。
曾轶是如何从零开始,从一个打工仔,一步一步个脚印,做到现在的营收过亿的?带着这一疑问,我们走进了曾轶的工厂广东力进公司,了解到了曾轶艰辛的创业经历与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1999年,20岁的华容禹山镇伢子曾轶,从岳阳市金融职业学校毕业以后 ,来到东莞打工。首先在石碣东聚电业上班,做起了一名普通的注塑车间工人。在没有出来外面闯世界时,他总是憧憬着广东遍地是黄金。但在注塑车间,面临着整天12小时轮班,在简单重复的工作中,他不禁思考自己——自己现在一无技术,二无高学历,打工何时是个头?
在跟同学的一次沟通中,同学建议做销售可能会比较有前途。于是在2001年7月份,跳槽进入长安镇乌沙村一家台资企业应聘做货架销售,从此便与仓储货架设备这个行业结缘。
和所有来广东打天下的年轻人一样,他的销售生涯从最基础的打黄页电话开始了。在最初跑销售的那些日子里,他靠着双腿丈量东莞、深圳的各个角角落落,逐一拜访客户,去寻找客户,鞋子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
狮子座的他,骨子里天生带着坚强,当时的他只有一个信念,多打一个电话,说不定就有一个潜在的客户,多去拜访一个工厂,就可能又多一个机会。经过三个月历练,终于成交了第一个订单,是6000多块钱的单子。当时拿着单子的那份喜悦至今记忆犹新,那份成就感就像一颗种子,深深的种在了他的心里。由于前期的努力,后面每个月的订单由几千变成十几万、几十万。一年以后业绩基本稳定,一个销售小白逐渐历练成了一个内心笃定的销售经理。
跑了几年业务后,手上虽然累积了一些客户,但总是做外贸单,客户流失率也很大。他此时萌发了一个念头,就想自己干一个工厂出来!但光有客户资源肯定是不够的,还要对市场行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
仓储设备属于物流行业的一个细分领域 , 现在土地的成本越来越高 ,传统制造业以及高科技产业公司对仓储的空间利用率和智能化的需求越来越大。制造业5s的标准化要求也对货架的需求越来越高 ,当时在广东地区仓储智能设备的头部企业也不多 ,再加上2008年,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崛起,让曾轶看到了一片蓝海市场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说干就干!怀揣着对这个行业本有的信心和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这个行业集备的敏锐的洞察力,他选择自己创业。2008年开始筹措资金成立自己的公司。
在创业的路上,曾轶进入了一个多维度全方位要精进学习的状态,并且要边学边干,曾轶取用出自《旧唐书、子繁传》"力学不倦"和出自《周易、乾》"进德修业"来作为公司名——力进,以此来更好的的勉励自己和公司员工。
2013年10月1号曾轶在大朗镇犀牛陂村筹建了一个3000平方的加工厂,开始销售货架,经过几年的沉淀,规模,竞争优势,都有大幅度提升。
2014年3月成立香港力进仓储设备有限公司 ,致力开拓海外市场
2015年2月,成立自动化仓储设备项目部,11月首台穿梭车下线, 开启物流仓储设备自动化新征程 。
车间概况
行业同质化竞争比较激烈,他们有部分产品是传统货架,规模在华南地区中也排得上,客户分层非常厉害,曾轶决心努力做到细分行业中优质的头部客户!
曾轶说,我们有挑战也有机遇。挑战就是:任何行业都在降本增效,同样我们也要管理出效益,我们年增长近两年都是50%以上增长,(当然我们体量还很小)随着销售业绩的增长,对管理流程的完善,薪酬体系的搭建,财务运营思维都要有待提高和加强。
机遇是:自动化物流设备和食用菌培养系统都是在高速发展期,减少拣选时间最优路径,提高仓储利用率,货物相符,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是公司布局的一个重要方向。
为了提供产品竞争力,经过不断的努力,力进公司申请了15项实用型专利,获客渠道也排在行业前列,通过网上增加新的客户流量,百度和阿里都是框架户Ka商家。销售渠道分为,国内、国外和电商,产品远销欧美,外销产量占公司销售比例20%以上。
创业的路上并不是一路坦途 ,力进在蓄力往前走的时候 ,他遇到了最艰难的一道坎。那是在15年年底,企业意外发生了一起电器失火,导致各个部门来严查,当时因为各种手续欠缺,除了面临高额的罚款,还要面临停业整顿!可是办理手续时间不足了,只能面临搬厂!在各个地方选择厂址的时候,曾轶找到了东莞市横沥镇崇德路六号,面积有12800平方,面积是之前的4倍左右,租金是之前的3.5倍!因为横沥的房租价格当时比大朗要低,所以他选择横沥。可无形当中他每年要开支一笔不小的房租。这对当时的曾轶来说,压力山大!
到底是搬厂还是不搬?曾轶陷入两难的选择,搬吧?当时的产能还没上来,不需要这么大的面积,可不搬,也无法再在原来的地方继续干……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他也咨询过很多朋友,但都反对选择这么大一个地方,当时的利润还不够支撑那部分多出来的房租,地方虽然大了,但是业绩是不可能一下子也会扩大几倍的。
曾轶最终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搬厂!选择搬到横沥去!同时曾轶自己也在心里做了最坏的打算——大不了还是干回销售!选择这个新的地方开厂,他自己从几方面来进行考量:
第一,工厂搬迁一次的成本高,因为当时的他,给自己做的是个十年规划——2015年-2025年,随着产能扩大,原来3000多平米的面积肯定是不够用的!还不如拿前期多付出的租金成本来抵消每一次搬迁的成本。
第二,把目标定得高一点。刚搬厂时,我们也只用了2/3不到的面积,只有更加努力提高自己和团队的销售能力和生产量,你才能往前走!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第三,公司产品是重型设备,只能选择钢构这样的厂房,
第四,规模大了以后,客户来验厂信心时,我们的信心也会比较充足!
到今天为止,已经过去了六年,事实也证明了一切——创业路上第一个拐点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们的销售业绩,从当时的2000万做到了现在1.2个亿。
在座谈时,曾轶介绍说,随着土地成本越来越稀缺,仓储利用率及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力进也要时刻走在行业技术更新迭代的变革当中。
从智能货架货到人拣选系统、WMS(仓库管理系统)软件、WCS(设备控制软件)系统开发,做到货架+机器人=智能仓储系统解决方案。
他们的业务模块分三类:
第一,立体自动化货架集成,除了做好硬件货架,还必须提高自己软件核心技术人才的培养。
目前,他们立库电商快消品拣选与海柔创新合作,重型工业设备与树根互联合作,由配套合作做到自己集成。说到这两家龙头企业与自己能达成合作,曾总也是感慨万千。
(HAI ROBOTICS,以下简称“海柔创新”)是箱式仓储机器人系统的首创者和领航者。实现机器人本体、底层定位算法、控制系统、机器人调度、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等核心元素的自主研发。应用于3PL、鞋服、电商、电子、电力、制造、医药等各行业。
树根互联聚焦于面向工业4.0的平台技术和产品研发,打造了自主可控的工业操作系统——根云平台,构建基于平台的工业APP和工业数据驱动的创新服务,通过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工业企业提供低成本,低门槛,高效率,最可靠的数字化转型服务。能与这两家龙头企业合作,曾轶也是深感荣幸。
谈到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跟力进来合作,他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树根互联选择跟我们合作,一来是公司在行业内的专业度,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源于我们有一颗时刻以客户为中心的诚心。那天我们收到信息,因为第二天是元旦,晚上十点了大家都在休息,他们的采购总监,给我们电话,发给我们需求,工程,核价,确保报价的准确度。接到任务,我们连夜加班到凌晨两点,就把方案和报价给到了客户,给客户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最后成交!二来是公司的快速响应,给客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客户给我们成交的时候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被我们的极致配合而感动到了!
第二,现代农业,我们做食用菌企业货架,虽然我们做到了食用菌行业头部客户的指定供应商,在国家政策扶持下,还有更多的延展性的其他生物培养系统项目也成为我们力进下一步要布局的方向。
第三,原有传统货架,跟大型物流公司深度合作——比方京东、顺丰、亚马逊等提升自己的产能及性价比,占领头部客户市场。
我们的主要原材料钢材,现在的体量可以直接向钢材厂家直接订货,钢材市场近两年像股票市场样极其不稳定。但因为我们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产能上来了,有很多订单,周期长,我们采用的是定远期期货和现货两种采购方式,既锁定了价格,也保证了工厂正常使用。货架的成型工序,冲压成型自动焊接喷涂整个流程无外加工,减少了中间环节,相应的性价比高,这也是这个行业很多龙头企业选择我们来合作的原因之一。
在曾轶的办公室里面有一幅字——"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这段话出自于他在创业之初看的一部根据《商道》改编的电视剧。他说: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做人要有利他心,不要贪婪,做人一定要正直!不要被欲望所奴役!虽然很难做到,但是看到这幅字,时不时地会提醒自己,作为座右铭。
曾轶说,创业的最早五年,我基本上是最晚一个离开公司,最早一个到公司,我觉得这是应该的,也可能是我当时全部的心血都在这个工厂,虽然现在也一样,但是现在好像有点怠慢了,所以从后往前看,对我又是一次自省!当时最初的想法,公司从无到有,必须要重视,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点,我觉得做好一个公司,不被别人笑话,这也是当时我的最早的初心吧。我们这五年,产值平均每年实现了30%的增长,离不开广大客户朋友的鼎力支持。
如果要谈到核心竞争力的话,我们跟一些头部企业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在这个行业积累了一定的口碑,我们从业时间较早,不管是正在合作的或潜在的客户都对我们有一种信任。我们的生产配套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客户的需求。最重要的是还有一群跟着我一路走过来的同事伙伴,从创业到现在,核心岗位上的人员基本没有流失过,这也是一笔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
现在我们公司的业绩实现了从4200万——1.2个亿的突破,在未来的两三年,我们的业绩目标要达到三亿。我们如何去完成?瓶颈在哪里?
曾轶说,业绩是结果端,过程端呈现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生产管理流程的不完善、薪酬体系不合理分配、财务运营框架体系等都是短板,企业光有大的愿景,好的风口,是不可能有好的结果的。
企业更需要系统化思维完善经营,如何带着我这帮跟我不离不弃的兄弟们一起成长,加强对组织管理,运营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是我下一步要突破的天花板,这个天花板一旦被我掀开,相信我们的业绩一定会再破新高的。
我很希望以后多向商会同仁们学习交流。用我们华容话说,多跟你们学点儿乖!所以,未来三年,我就是要苦练内功,储备人、财、物,为下一个3年计划而精进!